你的网站为什么没人看?可能是关键词没玩明白
说实话,我第一次做网站时也踩过这个坑。辛辛苦苦写了十几篇文章,结果三个月过去,访问量还不如楼下煎饼摊的日营业额。直到有天半夜刷数据时突然开窍——原来关键词优化根本不是简单堆砌热门词那么简单!
你以为的关键词VS实际有用的关键词
新手最容易犯的错就是盯着搜索量大的词不放。比如做健身网站,上来就怼"减肥""增肌"这种月搜索量过万的热词。但说实话,这种词就像春运期间的火车票,早被大站们垄断得死死的。
我有个做宠物用品的朋友,非要用"狗粮"当主关键词。结果呢?首页全是某东某宝的直通车广告,他的小网站排在第8页,连他家金毛都不乐意看。后来改做"小型犬挑食怎么办"这种长尾词,转化率直接翻倍。
关键词布局的三大禁忌
1. 强行塞词:见过最离谱的,一段话里重复五次关键词,读起来像卡带的录音机。"我们提供专业的网站关键词优化服务,网站关键词优化就找我们,网站关键词优化行业领先..." 这种内容别说用户,连蜘蛛看了都想逃跑。
2. 闭门造车:有次我帮人看站,发现他们主推"智能手机维修",但实际用户都在搜"手机屏幕碎了怎么办"。你看,就差几个字,搜索量差出两条街。
3. 忽视用户意图:搜索"如何种菜"和"种菜工具"的人,需求完全不同。前者要教程,后者要购物。要是把商城链接塞给想学种菜的大爷,人家怕是连网站都要举报。
那些年我踩过的坑
记得有次为了优化"二手相机"这个词,我把所有页面标题都改成相似格式。结果谷歌以为我在搞镜像站,排名不升反降。后来学乖了,同一个关键词在不同页面要有不同展现形式:
- 产品页:"徕卡M6二手价格指南" - 博客页:"二手相机选购避坑指南" - 问答页:"二手相机值得买吗?"
还有个血泪教训:千万别忽略本地词。我帮本地餐馆做优化时,发现搜索"水煮鱼做法"的人远比"XX市水煮鱼"多。但转化?后者高出十几倍!毕竟在成都搜水煮鱼的,八成是真想下馆子的。
工具要用,但不能全信
现在市面上关键词工具多得跟火锅配菜似的,但数据永远只是参考。有次工具显示"月子餐"搜索量暴涨,结果一查才发现是某明星生子带的短期热度。真正稳定的反而是"产后营养食谱"这类词。
我常用的土方法是: 1. 先看竞品用什么词(但别照抄) 2. 在问答平台扒真实提问 3. 用搜索引擎的下拉框和"大家还在搜" 4. 最后用工具验证搜索量
内容与关键词的共生关系
见过最绝的案例是个做手工皂的网站。他们发现用户常搜"肥皂为什么起泡",就把化学原理讲得特别透,顺带推荐自家产品。结果这篇技术文反而成了引流神器,连大学化学课都拿来当参考资料。
关键词优化最高境界是什么?是让用户根本感觉不到你在优化。就像好的电影植入,观众记住的是情节,不是广告。我现在的写作习惯是:先正常写,写完再像炒菜撒盐那样,轻轻点缀几个关键词。
别忘了移动端的玄学
去年有个诡异现象:PC端搜"健身计划"的人更多,但移动端全是搜"30天瘦肚子"。后来才想明白,手机打字麻烦,大家更爱用口语化短句。现在我做移动优化时,甚至会特意加入些错别字——因为真的有人搜"键身教练"啊!
说到底,关键词优化就像谈恋爱,光靠套路走不远。得真正懂用户想要什么,再用他们习惯的语言说出来。下次更新网站前,不妨先问问自己:如果我是搜索者,会怎么输入这个问题?答案,往往就藏在这个简单的换位思考里。